社会上对重庆节水灌溉仍存在认识误区,需要我们改正认识。主要有这几种:减少作物耗水才算节水、越节水越缺水、灌溉渠道不应该衬砌、农业节水效益低。我们分别来诉说着四点:
减少作物耗水才算节水
第一种认识误区是只要减少作物耗水才算真实节水,灌溉渗漏补给公开水、上游渗漏下游农田能反复应用,资源节水很小,不用花那么多钱开展农业节水。这种观念疏忽了一个事实,就是灌溉水从低处到高处,从公开到空中是需求破费大量能源和本钱的,例如甘肃的景电工程,十几级泵站提水要破费几能源本钱?华北、西北、东北井灌区把水由公开提到田间也是需求大量能源耗费的,这样珍贵的灌溉水不节约运用能行吗?
越节水越缺水
第二种认识误区是越节水越缺水,西北内陆干旱区,节水后反而地种多了,农田耗水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基本就不该开展农业节水。2018年8月24日出版的《科学》发表了题为“灌溉效率悖论”的论文,这项研讨有来自8个国度的11名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参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的教授为该文领衔作者,文章指出世界各国采取进步灌溉效率的政策常常适得其反,灌溉效率高却一定节水,面临着进步灌溉效率却极少能降低耗水量的节水窘境。我们的研讨标明开展节水灌溉后单位面积的耗水有不显著降落的趋向,但由于构造调整、地膜掩盖和水肥一体化,作物产量、质量和水的消费力与消费效益显著提升。区域耗水增加是由于没有贯彻适水开展理念,自觉开地招致灌溉面积无序扩展所致。我们能把自觉开垦、不适水开展的罪恶算在农业节水灌溉上吗?
灌溉渠道不应该衬砌
第三种认识误区是灌溉渠道不应该衬砌,衬砌后惹起了渠道两旁胡杨林和沙生植物死亡,影响了生物多样性,所以不该开展渠道防渗。关于渠道衬砌产生的这些负效应我们不能经过科学的设计克制吗?假如渠道不衬砌,一个大型灌区一次灌完整部面积需求几时间,能按时满足作物供水需求吗?作物不减产吗?渠道不衬砌,灌溉同样面积的作物渠道输水时间会倍增,假如采用轮灌,灌区内完成最后一组轮灌的时间会推延若干天,满足不了作物请求,会减产以至绝收。另一方面,假如不采用轮灌方式,输水渠道断面尺寸会倍增,工程量、投入以及占空中积会大大增加,经济上不合理。
农业节水效益低
第四种认识误区是农业节水效益低,灌溉水费仅0.1~0.2元/m³、每亩节约100m³水也只要10~20元,节水效益不划算。事实上,现有农业水价大大低于水资源价值,评价农业节水综合效益应按水资源价值预算。如据预算甘肃河西走廊黑河流域2014年水资源价值达4.96元/m³,而灌溉到斗口的水价仅0.1~0.15元/m³。农业节水综合效益不只是农民节水减少的水费投入,还应包括节水转移给生态或工业运用后完成的价值,这局部隐形的效益是全民受益或水管理部门经过把水转移给工业收入水费而取得的利益,所以农民节水投入应该由政府(全民获利的生态效益)或水管理部门卖水给工业获利的局部来补偿。农业节水综合效益还应该包括节能、节地(减小输水渠道断面)、增产(同样用水量保证更多耕地灌溉、即时供水保证作物不减产)、生态、水转移给工业的效益等多方面。据国度自然科学基金委黑河生态—水文集成严重研讨方案中游农业区集成项目成果预算,在近期黑河流域1m³工程节水大约需投入1元钱,这比西线调水的本钱低得多,因而节水相比于调水具有更明显的经济效益。